找到相关内容1470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安般念简介

    这种良性循环维持下去。渐渐地就会熟练,心会随着愈来愈微细的气息而变得愈来愈平静,定力也会愈来愈深。  修行每一种法门都要平衡与七觉支,修行安般念当然不例外。当中,信与慧根必须平衡,精进根与定...定力自然愈深,这是平衡开展的结果,不能单靠强力的精进来达成。多余的精进力不但无助于摄心,白费力气,导致疲劳,而且使心浮躁不安,反而障碍了定力的开展。反过来说,当定强而精进根弱时,由于缺乏持续精进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549296.html
  • 八识心王正解

    生出来的。  1,第六识意识。一切有情皆有意识,意识是由末那识触所现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,想要仔细分别法尘,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。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,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。这就是说,能见闻觉知心、定中了了常知之心、明觉心、寂照心,都是意识心,都是因为接触外尘,然后由末那识触尘境而有。若全部毁坏、或全身麻醉期间,不能接触外境,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识悉皆不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749740.html
  • 帕奥禅师讲解安般念

    。一再地尝试与练习,使这种良性循环维持下去。渐渐地就会熟练,心会随著愈来愈微细的气息而变得愈来愈平静,定力也会愈来愈深。  修行每一种法门都要平衡与七觉支,修行安般念当然不例外。当中,信与...保持专一的时间愈久,定力自然愈深,这是平衡开展的结果,不能单靠强力的精进来达成。多余的精进力不但无助于摄心,白费力气,导致疲劳,而且使心浮躁不安,反而障碍了定力的开展。反过来说,当定强而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273702.html
  • 依意生识之研究

    耳根为缘,于声识生而为耳  识。以鼻根为缘,于香识生而为鼻识。以舌根为缘,  于味识生而为舌识。以身根为缘,于触识生而名身识  。以意根为缘,于法识生而为意识。」  色根,不论肉团为如大众部等,或净色为如有部  等,要为物质之生理机构。唯意根之含义,似极难解,后世  论师遂有多种不同意见之提出。然后大体论之,意根可有二  种意义﹕从一  280页  方面言,意根唯是意识之所依。识依,...

    唯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773737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九讲

    。今且约内、外六尘,故但略有十一种也。   凡是心王和心所变现的相分,都叫做色。现在只按内的和外的六尘来宣讲,所以只略说十一种。   眼耳鼻舌身,皆第八识相分。而各有二:一者胜义,即八识上色之功能,以能发识,比知是有,非他人所能见知。   眼、耳等的前其实是第八识的相分。这些各自有胜义和浮尘两种:   首先,胜义,是指八识上具有的能变现色法的功能。从果位发起了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29325745.html
  • 证严法师著:静思、智慧、爱(2)

    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、甚至五百戒。而在所有的戒当中,最根本的是五戒。五戒是佛教徒共同持守的戒。戒者,能生防非止恶的功德。   摄持   佛陀说:“比丘啊!你们既然都已听闻佛法,受持戒法,就应该好好摄持。”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眼能看一切的境界。我们的心念是因为眼著色,眼睛看了色(外相)而起分别心,一切的烦恼苦果,也就由此而生。眼根著色,欲心就没有止境,所以,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248259.html
  • 正法与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文身,即素怛缆、毗奈耶、阿毗达磨。胜义正法,谓圣道,即无漏、力、觉支、道支。  由此可知,世俗正法指的是经、律、论三藏;胜义正法指的是圣者心续中的无漏力、七觉支、八圣道。为了使正法久住,必须...,能令胜义正法久住,彼若灭时,正法则灭。  由此可知,读诵及解说经、律、论三藏,可使世俗正法延续下去,但要使胜义正法住世,则必须修证无漏圣道,也就是说,要证得无漏的力、七觉支、八圣道等菩提分法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554806.html
  • 华严宗“法界缘起”明释

    “法界”的三对范畴六个概念,即总相和别相,同相和异相,成相和坏相。法藏在《华严金师子章》中以“金师子”为喻来说明“六相缘起”的道理,曰:  师子是总相,差别是别相;共从一缘起是同相,眼、耳等不相滥...为喻对华严宗教理作了全面而形象的解释,其中的“六相缘起”与“金师子”之间的比喻关系是这样的:  (一)总相和别相的缘起:师子是总相,师子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“”是别相。师子是具有师子“”的师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973521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相相似,皆为根身等三境,然其心王所变有发识用,与其相应之触等遍行心所所变者则并无此用,否则于同一有情身,即有第八心王所变一、遍行心所所变共合六眼根而为眼识生起之俱有依,故此第八心王属因缘变,其所...判定为有质独影境的第二个例证,独散意识缘于第八识相见分。  熊先生将其判定为有质独影境,同样是依据《宗镜录》,其谓:独散意识“若缘自身现行心、心所时,是带质境;若缘自身及缘他人心、心所,是独影境,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慧远问道:形体与外界接触,没有比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更重要的,而的施用,则没有比具有神通时更巧妙的了。所以说,菩萨要是没有神通,就像飞鸟没有翅膀一样,不能高翔远游,无法广度众生、净佛国土。由此推论,寻源求本,菩萨神通的基础还在於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。四大构成为形体,有了,能接触外界;的施用,因神通而能扩大;因神通而扩大,便能够随众生感召而显现。但是,法身菩萨没有四大五,没有四大五,...

    不详

    |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